廖森泰,研究员,现任广东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规划研究。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等各级科技项目30多项;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第一完成人)、二等奖5项;主编《蚕桑资源创新利用》、 《桑树活性物质研究》、《家蚕食用品质评价与加工新技术》、《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等专著8部; 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主持研制新产品10余个。指导培养研究生60余名。 先后荣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 广东省食品学会突出贡献奖等。
邹宇晓,女,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担任国家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蚕桑)产业创新团队加工与综合利用岗位专家;2016年广东省“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江西省、河北省和四川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专家。从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蚕桑、岭南特色果蔬等药食两用特色农产品资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功能食品研发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等各级科技项目30余项。自2005年以来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排名2、3、5、8)、二等奖4项(排名1、7、10、13)和三等奖2项(排名7、9),市厅级一等奖2项(排名第1、3);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参编论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邢东旭,男,博士,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从事蚕桑资源利用和家蚕疫病防控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17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8篇)。授权专利17项,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排名2)、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排名1)、清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5)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5)等各类成果8项。
肖阳,女,研究员。主要从事家蚕种质资源鉴评、品种选育与抗性分子机理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7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清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育成并通过国家审定的家蚕品种2对,通过广东省审定的家蚕品种3对,育成品种与相关技术连续多年被列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
李庆荣,女,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家蚕分子生物学、蚕沙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农业微生物鉴评及开发利用以及昆虫蛋白饲料化利用研究等。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等各级科研项目30多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各级科研成果7项;育成国家蚕新品种2个、省家蚕新品种2个,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华南蚕区种桑养蚕实用技术及规程》等专著3部。
黎尔纳,男,工学博士,副研究员。2017年6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2015- 2017年)。2017年7月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所蚕桑与南药资源利用研究室工作。
主要从事蚕桑、南药等资源精深加工研究,在功能性多糖、低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功能性评价和产品开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在《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8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6项。
杨琼,女,硕士,研究员,现任蚕桑与南药资源利用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桑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蚕学会第十届蚕生理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蚕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病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
本人主要从事蚕病防治及蚕桑微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厅级项目15项;获省部级成果7项,市厅级成果5项;1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审定,4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10篇。授权专利13项(其中第1完成人6项);主持制定商务部行业标准1项,参加制定地方标准1项。
王思远,女,副研究员,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专业,2011年进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蚕桑等特色农产品开发及农业规划研究。主持和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多项技术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第1发明人1项);主编论著1部,参编论著1部。围绕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及基塘农业模式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协助企业和地方政府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多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刘凡,男,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药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现任蚕桑与南药资源利用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蚕桑等特色药食资源活性物质的高效制备、健康效应评价及新产品研发等工作。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完成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博士启动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等各级科研项目16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其中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0项;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Food & Function》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编写《桑树活性物质研究》等论著3部。
罗国庆,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蚕桑专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二级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桑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948项目子专题“蚕桑特殊资源引进与利用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子专题“果用桑品种选育”,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广东—泰国抗性及优质蚕桑品种选育与示范”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5项,获植物新品种权8个,通过国家、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蚕桑新品种10个,其中果用桑树新品种“粤椹大10”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种植,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著作6本,主编《华南蚕区种桑养蚕实用技术及规程》一书(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参加广东省志·丝绸志(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编写工作(第三章 栽桑),组织编写《广东省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兼任《广东蚕业》副主编,广东省蚕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
王振江,男,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桑树育种研究室副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核心成员,华南农业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桑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与评价,关键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等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星火计划、省现代种业创新提升、省蚕桑产业监测等科技项目18项;荣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10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3)、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3)、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2项(1、2),韶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11项;第一作者著作专著1部,发表论文22篇(SCI论文5篇);育成蚕桑系列新品种19个,其中第一育成人育成系列新品种5个。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桑树新品种 “粤桑120”、“粤桑51号”、粤椹74”等被先后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新品种及配套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唐翠明,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三级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桑产业分会副理事长,留美访问学者,华南农业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
从事桑树多元化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科技成果奖18项,其中省部级成果奖9项,主编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育成了蚕用桑、果用桑、菜用桑、茶用桑、药用桑、饲料桑、生态桑(耐盐及耐重金属)等多元化专用型桑树品种30余个,其中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1个,国家级审定品种3个,省级审定品种/评定品种16个,育成的果桑、菜桑、饲料桑品种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应用,其中果桑品种粤椹大10、菜桑品种粤菜桑5号、饲料桑品种粤桑11号分别为我国同类品种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粤桑11号、粤桑51号已被古巴、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埃及等10多个国家引进应用。
钟建武,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蚕桑新技术推广与新成果转化工作;主持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项;并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获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先进个人名誉;还参编著作2本,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篇。